(圖) 小寶說:媽咪,那是什麼花? 媽咪:那是被媽咪誤認為是薰衣草的鼠尾草哦!
珊卓從小就是在鄉下長大的野孩子。
小時候在宜蘭居住的房子是平房,走幾步路就有田,新插秧的稻田裡常常站著許多白鷺鷥,小時候見到白鷺鷥都很開心,常常奔跑過去探看,同時白鷺鷥都會飛起來,在不遠地方的水田裡停下歇息。
從來白鷺鷥對我來說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奇珍異獸。
還沒實施週休二日的時候,媽媽常會在週日帶我跟我弟去還不用收錢的梅花湖寫生、去還沒有清水公園的冬山河邊散步放風箏、去海邊玩水推沙,海邊、河邊、山裡頭,這些地方在年幼的小珊卓記憶裡一點也不陌生。
國小四年級搬到嘉義,住地方的比宜蘭更鄉下,就是看著地址永遠不可能找到路的那種鄉下。
記憶裡的大自然換成在田裡控窯烤地瓜、幫忙採收蕃茄跟西瓜(<=其實搬不動)、在三合院前的廣場跳房子騎腳踏車,唸國中之後,因為沒有公車會經過我家附近,所以每天早上騎20分鐘的腳踏車,穿過許多綠油油的稻田和龍眼樹去念書,補習班下課要騎車回家,有些路段連路燈都沒有,同學的媽媽會騎機車跟在我們的腳踏車後頭幫忙照明護送我們回家。
曾經有朋友跟我回到宜蘭渡假,在路邊看到田裡站滿白鷺鷥
驚喜萬分的說:哇~你看你看!好多白鷺鷥耶!
我抬眼看了一下問:你沒看過白鷺鷥哦?這邊的田裡到處都是!
她用欽佩又羨慕的眼神說:沒有耶......我沒有看過白鷺鷥說.......
我才知道:原來有人沒看過白鷺鷥!
原來有人沒看過牛車,原來有人沒有在沒路燈的夜晚騎過腳踏車,原來有人離大自然這麼遙遠。
當初覺得再自然也不過的生活片段,原來是多麼難能可貴的記憶。
前陣子收到遠流出版社的試讀邀請,書名:跟著節氣去旅行: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
作者是范欽慧。
估狗了一下這位作者的資訊,發現她是一位廣播節目主持人,一位記錄片導演,更是一位擁有兩個女兒的母奶媽媽。
搜尋作者資訊的同時有一篇文章特別吸引我的注意:母女的共同手記—記錄愛與成長的軌跡
節錄其中的一段與大家分享:
從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身體變化、生產過程的痛苦、醫師如何努力將寶寶拉出來、豆豆長第一顆牙、第一次學坐馬桶、在幼稚園搶同學東西被老師隔離、媽媽對自己教育方式的挫敗以及對女兒的心情,透過文字與繪圖,詳實記錄了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
「這是我想等她長大後,送給她的書,我要讓她知道自己是怎麼長大的,更要讓她知道,我們是如何愛著她。」范欽慧擔心哪天自己突然發生意外,能留下什麼回憶給女兒呢?她選擇以文字、影像和聲音記錄女兒成長的軌跡,讓孩子知道生命何其不易,得經過一點一滴的歷程,要看重自己的價值,將來才有勇氣面對各種難關或挫折。
多麼動人,也讓我慶幸自己有幫小寶留下這些文字記錄,希望她長大也能體會到媽咪對她的愛(傻笑)。
好像扯的很遠(笑),趕快來講一下這本書。
試讀這本書節錄的幾個章節後,發現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旅遊手記,由農民曆節氣的變化,帶著讀者們上山下海,體會台灣之美。八月處暑到金門找尋栗喉峰虎(鳥)的蹤跡,九月白露到雙溪探訪溪流對岸的野薑花,12月冬至到茂林看紫斑蝶振翅的美麗。
字裡行間中不難發現作者對於大自然的熱愛與了解,范欽慧與先生帶著女兒上山下海,用她對大自然豐富的知識,帶領女兒們實際接觸每一個美好的風景,那些海邊的大螃蟹、林間的蝴蝶、山裡的鳥卻都不在只是圖片書上的一個名字,而是能夠真實的在孩子的記憶裡留下印記。
我特別推薦爸爸媽媽能夠閱讀這本書,由於作者從兩個孩子還在強褓中就常帶著他們上山下海,對於帶著小小孩旅行的經驗相當豐富,書中也穿插了許多帶孩子出門的貼心建議,比如說:如何準備孩子的食物,如何帶小小孩去登山,面對大自然時如何引導孩子去認識與體驗等等,這些建議對於我們這一輩對於孩子碰觸什麼都擔心的父母來說,很能鼓勵我們踏出帶孩子出去玩那成功的第一步。
我想這也是另外一種教養書,書中姐姐荳荳對妹妹芽芽的貼心照顧,作者在旅途中教育孩子尊重大自然的生活態度,對我來說比用書名偽裝成教養書的暢銷旅遊書更為受用。
發完這篇文,恰巧接著S家的春季大旅行,這次我們要往南走到墾丁、台東、花蓮、宜蘭、台北,希望在小寶週歲生日之前,帶她去拍浪玩沙(因為還不會踏XD),好好的與大自然相親相愛,好好的為生活留下印記,成為一個有看過白鷺鷥的人(笑),然後開心的辦生日趴。
跟著節氣去旅行,認真推薦給各位愛旅行的媽媽,勇敢的帶著寶寶一起出門玩耍吧!
http://www.ylib.com/hotsale/SolarTerms/main.asp
裡面有作者范欽慧的介紹,與自然人文有關的書籍連結,還有關於此書的活動內容
殘念的看到作者5/1在我家附近的誠品有新書演講耶!可是跟小寶生日趴撞期了>"<
有空的人可以去聽聽看作者對於這在節氣之中親子漫遊的許多經驗與想法哦!